近些年來,媒體立面,我們俗稱的“城市大電視”,如同雨后春筍一樣出現在許多城市之中。媒體立面的大規模應用在業內爭議很多,尤其是在審美和光污染方面飽受詬病。
但今天我想從另一個角度來談談媒體立面,從一個更大的維度來聊聊媒體立面為何能如此爆發式的被應用,這個維度就是“時代背景”。
其實每個事物都有著自己的時代烙印,這種體會在博物館中最為常見。當我們徜徉在各個朝代的精美文物之中,就會驚奇地發現,不論哪種文物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時代特征。
漢唐的器物大都雍容豪邁,兩宋的則內斂精致,注重內涵。是什么造就了它們不同的風格?我想無疑就是它們各自所處的時代。
漢唐都屬于開疆拓土、銳意進取的時代。漢朝名將陳湯的那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時隔千年,仍讓人蕩氣回腸。而到了宋代,則強敵環伺,對外戰爭經常敗多勝少,只能向內發展,再加上經濟文化的高度繁榮,便造就了宋朝寬和嫻靜、溫婉細膩的性格。倘若時空穿梭,讓一個漢朝人和宋朝人相見,他們能否會欣賞彼此的藝術成就呢。漢朝人會不會覺得宋朝人的藝術作品小氣、柔弱,而宋朝人覺得漢朝人粗魯、鄙陋呢?
西漢 臥馬石雕(圖 | 茂陵博物館)
宋皇陵石刻 馬、控馬官(圖 | 鞏義攝影網·雪豹衛士 )
回到近現代,一百多年前,中華民族被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打開國門,飽受蹂躪,民族自信心喪失殆盡,從此便開始懷疑自己的文化和傳統。在新文化運動中,有些激進的知識分子甚至主張廢除漢字,全盤西化。在新中國建立以后,雖然取得了獨立,但當時的國力仍然比較弱小。直到改革開放后,中國國力快速恢復,近些年來綜合國力又重新回到了世界前列,排到了世界第二位。隨之恢復的還有民族自信心,社會上的種種現象也如實的反映出這種心態。
近幾年的國學熱、電視上鑒寶節目的火爆,不都是這種心態的映射嗎?我們又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傳統文化,不再視其為糟粕。我們迫切地想向世界展示出我們的實力,告訴世界我們已經不再是那個任人蹂躪、積貧積弱的國家了,我們又重新回到了世界的巔峰。
在城市的夜景亮化中也充滿了這種心態的映射。用什么辦法能更好地展示出我們的實力呢?做出一些規模宏大的場景往往是一個最簡單、最直接的辦法。乾隆皇帝的千叟宴,一些文化活動中的萬人太極拳,有些地區舉辦的萬家宴,不論古今,不都是采用了這種方法嗎。在這種社會心態下,再加上媒體幕墻技術的成熟,便催生“城市大電視”的遍地開花。
幾十棟高樓大廈的媒體幕墻,在夜間交互聯動,演繹出各種絢爛的圖案,試問還有哪種照明方式能創造出規模比它更宏大的場景呢?有時一些內斂細膩的場景,需要時間細細品味,才能感受到它的美。但規模宏大的場景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就讓人感到震撼。在現階段,我們往往選擇了后者。對于這種選擇,我們很好理解,方法既簡單,又能迎合當今的社會心態。
城市照明會有一個過程,經過一段時間,等到我們的實力被世界廣泛認可,我們的社會心態發生了變化,我們對“大電視”漸漸產生了審美疲勞,我們就會更多的選擇其它的照明方式來展現我們的城市夜景了。我們從老電影中看到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夜景,給人印象最深的莫過于那種五顏六色、不斷閃爍的霓虹燈了,不算美,但卻是那個時代夜景的一個標志。
當我們再過幾十年,回望現在時,我想“城市大電視”也會成為這個時代夜景的一個印記。不論美丑,只是一個過程。我們不必過度的從審美角度去苛求“城市大電視”,就像我們從不去責怪孩子的幼稚,因為我們知道那正是這個階段的一個特征。以前在書中看到過一句話,“人類歷史中任何社會行為,都有其自然科學的底層邏輯”,不論哪種現象,當我們探尋到了這個邏輯、看清楚了這個過程,便會坦然面對,坐看庭前花開花落,笑看天邊云卷云舒。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