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有很多具有煙火氣和文化底蘊的背街小巷,但大都屬于非市政道路,街巷狹窄、走向彎曲,照明設施不足。近年來,城市發展變化大、人口增速快,原本通行需求不高的背街小巷等非市政道路,行人越來越多,夜間缺少照明的矛盾也越來越突出。
近日,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透露,廣州近年來堅持用“繡花”功夫組織對背街小巷路燈進行巧設計、微改造,通過出臺設計指引、構建智慧照明管控平臺、健全管理體系,系統提升背街小巷路燈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深入整治照明黑點,保障居民夜間出行安全。截至目前,廣州全市已完成2282個背街小巷路段線路,共17234盞路燈的巡查工作,總計加裝并修復5317盞路燈。
工作人員排查背街小巷照明黑點
建立路燈照明監管長效機制
對5類道路建設功能照明作指引
今年年初,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印發實施了《關于提升全市背街小巷等道路照明設施亮化水平的工作方案》,組織各區照明行業主管部門對全市范圍內背街小巷等道路照明設施開展一次地毯式大排查,摸清底數,并常態化開展“有燈不亮、有路無燈”整治工作。工作按照“邊發現問題邊整治”的原則,主動巡查、及時上報、跟進整改,進一步健全全市路燈照明監督管理長效機制。
在深入研究廣州歷史文化與自然環境特點后,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結合背街小巷空間特點,又出臺了《廣州市背街小巷照明設計指引》,明確建設范圍,制定和細化技術指標,堅持綠色低碳、智慧照明原則,對背街小巷、城中村道路、小區道路、河涌邊道路、公共綠化帶等5種類型道路建設功能照明作出指引,并結合道路及建筑特征,統一設計具有嶺南特色風格的燈具。
據了解,該局選取了5條道路進行示范設計,為各區進行設計工作提供了標準化模板設計指引,彌補非市政道路缺少照明技術標準的不足,也為廣州市開展照明專項整治工作提供設計依據與指導。
優化加燈設計方案
加燈周期由2年縮短至2個月內
為重點解決市民出行剛性需求路段加燈,點亮市民安全出行最后一百米,市住房城鄉建設局主動作為、查漏補缺,持續提升路燈照明服務水平。
一方面,結合道路實際情況和照明需求、環境特點等進行實地查勘后,優化加燈設計方案,利用電力電桿、臨街無窗戶墻面等可利用點作為安裝路燈的支撐點,安裝LED燈或附墻燈,在提升照明效果的同時,避免眩光對住戶的影響。并且,注重精細化施工,盡可能減少對綠化、路面及人行道的挖掘量,及時恢復原狀,將施工對居民生活環境影響降至最低。
工作人員排查背街小巷照明黑點
另一方面,積極創新道路路燈加燈模式,把道路路燈零星加燈納入日常維護專項工作中,加燈周期由原來2年縮短至2個月以內,有效提升加燈工單辦理時效,從源頭上提高市民滿意度。
數據統計,截至目前,廣州全市范圍內已完成2282個背街小巷路段線路,共17234盞路燈的巡查工作,總計加裝并修復5317盞路燈,用小路燈點亮大民生。
信訪投訴處理細分成12個環節
高效解決居民反映的照明黑點
為了及時解決市民投訴的亮燈黑點問題,市照明建設管理中心堅持將“照明信訪投訴求助工作”列為班子會議的常設議題,持續關注信訪投訴求助工作開展情況。強化疑難工單處置,堅持深入現場一線積極化解矛盾,這在海珠區沙溪新一街、白云區金沙洲、荔灣區周門西街等區域路燈不亮問題解決中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
同時,廣州市照明建設管理中心全流程閉環做好信訪投訴工單,將信訪投訴處理細分成12個環節,每個環節均明確工作事項、工作細則、責任人和辦理期限。
工作人員正在解決居民反映的照明黑點
例如,接到居民反映海珠區沙溪新一街33號缺失路燈、白云區金沙洲彩濱南路江邊及潯峰山生態公園路燈不亮等問題時,該中心予以迅速反應,高效加裝、修復亮燈,保障市民夜間出行安全,得到街坊的一致好評。據悉,相關市民還專門在“活在金沙洲”公眾號上發文致謝。
數據顯示,今年1-5月,12345熱線工單數量344件,同比下降34%,12345工單滿意率達99.1%。
構建智慧照明管控平臺
中心五區21.6萬盞路燈已集中管理
針對廣州市照明設施數量大、系統組成復雜、時空跨度大、安全管控難等特點,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基于資產圖譜構建智慧照明管控平臺,科學構建城市照明管理機制,提高城市照明治理能力和水平。
據了解,該局以電箱為基準單元、電箱管理人作為責任主體,全過程日常運維進行管理,形成整體高效的工作機制。并將數據結果廣泛應用于日常維護管理,實現24小時監控,自動預警、自動考核。通過對中心五區1764臺電箱、4623條回路、21.6萬盞路燈進行集中管理,對“一帶兩軸多節點”全域景觀照明829臺電箱、2萬多條回路、81萬多盞燈具進行統一管控,實現常態化在線率均在99%以上。
廣州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表示,接下來將繼續集中精力開展背街小巷、邊遠角落等薄弱區域加燈工作,進一步發揮照明網格化管理機制作用,提高照明故障處置時效。此外,將不斷完善全市照明考評體系,采用隨機抽檢方式,加大對各區及各單位的監管力度,確保全市照明管理水平整體提升、均衡發展。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