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曾經從美學的角度探討過臺階照明問題(見《景觀照明中的臺階》),但臺階照明,最主要還是一個功能性的問題。臺階照明的功能性,就是要讓臺階上的行者能夠看清臺階,穩步前行。
在JGJ/T 163《城市夜景照明設計規范》中,在公園、廣場照明設計中,多次提到臺階照明,如規定“廣場地面的坡道、臺階、高差處應設置照明設施”,“公園步道的坡道、臺階、高差處應設置照明設施”,等等。具體我們該如何設置?在cjj45《道路照明設計標準》中,對人行天橋的臺階照明是這樣規定的:“專門設置照明的人行天橋橋面的平均水平照度不應低于5 lx,階梯照度宜適當提高,且階梯踏板的水平照度與踢板的垂直照度的比值不應小于2∶1”。在該款的條文說明中,標準編制者解釋道:“參考CIE的相關文件,提出橋面的水平照度不應低于5lx的要求。階梯照度應比橋面照度高,這是因為看清階梯比看清橋面更重要,視覺要求更高。CIE文件還提出‘應使踢板和踏板的照度值之間有明顯差別,以確保有適當對比,使行人看得清楚’。據此,本標準作出了‘階梯踏板的水平照度與踢板的垂直照度之比不應小于2:1’的規定。
可見,臺階照明有兩個關鍵指標,一是平均水平照度,二是組成臺階的兩部分(即踢腳和踏步)的照度對比度。cjj45雖然僅對人行天橋的臺階照明提出了要求,但這一要求背后隱藏的照明原則具有一定的普適性。其中,關于平均水平照度要求,其必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只有滿足一定的照度水平,臺階才能被看見。我們重點討論踢腳和踏步的照度對比度要求。
組成臺階的兩部分結構中,踢腳起到抬升或降低高度的作用,踏步是支撐和過渡作用,踢腳的抬升或降低高度作用通過反復的踏步支撐來實現。在臺階照明中,首先,我們依賴照度(亮度)差異產生立體感,一定的對比度保證立體感的被感知,立體感可以告訴路人,這是臺階而非平地,相比平地行走,路人在臺階上行走要更加小心謹慎。其次,踢腳和踏步的照度,必須是踏步高于踢腳。除非是在特別熟悉的情況下,我們上下臺階都是要關注腳下的。踏步是人腳實際接觸的部分,明亮的踏步可以給人“腳踏實地”的感覺。如果踢腳亮于踏步,會給人以視錯覺,下意識將踢腳誤判為踏步,需要不斷進行“感知-行為”調整,輕則打亂行走節奏,重則容易引起摔跤。當踢腳亮度遠高于踏步時,上行時踢腳部分眩目的光芒會讓人看不清踏步,路人生怕腳步踩空,行走不免猶豫,最終影響行走效率和行走安全。
圖1
以圖1的臺階照明為例。該處采用柔性燈帶嵌入式安裝與踢腳上方向下照射作為臺階照明。柔性燈帶將踢腳洗亮,由于踢腳面積較大(燈具安裝高度較高),被洗亮的踢腳面形成了眩目的光幕,以至于在臺階上行走的人成為一個個剪影。整個踏步的照度遠遠低于踢腳的垂直照度,再加上踏步較寬,踏步邊緣照度更加微弱。筆者親身體驗,由于踢腳照度大于踏步照度,且對比度十分懸殊,上行時必須十分小心,生怕行差踏錯。這無疑是失敗的臺階照明設計。但是,在沿該處臺階下行時,由于人眼只能看到踏步,高照度(亮度)的踢腳被隱藏,下行速度并不受影響(圖2)??梢姡_階照明的對比度要求,主要針對上行階段提出。
圖2
臺階照明的景觀性通過功能性來實現。景觀照明的明暗關系有一定的藝術性和戲劇性,沒有一定之規,但功能照明的明暗卻不能錯配,否則可能引起錯覺,容易引發安全事故。景觀不能凌駕于功能之上。臺階照明重在踢腳和踏步的對比度設計,照明設計時應處理好踢腳和踏步照度的關系,踢腳的亮度至少不應高于踏步(圖3)。JGJ/T 163可適當對臺階照明要求進行細化。目前市面上的臺階照明產品也還有完善的空間。
圖3
老子說,“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春日登臺,是一種人生享受,白天如此,夜晚更是如此。做好臺階照明,在眾人熙熙中提高效率、避免擁堵、保證安全,是我們照明設計師的基本責任
相關閱讀